文/羊城晚預防癌症報記者 李雯潔
  誰是報料王
  新聞報代償料我最叻
  劉志文,1942年出生。改革開放前曾在廣州歌舞團任職專業創作員;改革開放後,他進入中國音協廣東分會主編《嶺南音樂》。他的著作《信天游》、《獻出愛心》等數十裝潢首作品在省內及國家比賽中獲獎。上世紀80年代初,劉志文在廣州太平洋影音公司任副總經理,參與發掘培養催生了許多著名歌星和藝術家。
  圈內人稱他為“劉波士”,肯定了他在廣東流行音樂界的江湖地位。今年71歲的劉波士仍活躍在廣東音樂圈,與朋友合開了廣州柏菲音樂製作有限公司,二胎擔任策劃總監。見證了廣東流行樂壇30年風雨變遷的“劉波士”說,晚報對於廣東流行音樂的推廣和發展功不可沒,這也是他幾十年來深愛晚報的原因。
  50年來晚支票貼現報就是第四頓飯
  大明星來穗他都趁機投稿對晚報文化記者深表感激
  波士讀晚報,可以說全因好奇心驅使。1957年10月1日,《羊城晚報》創刊,同年,波士考入廣州音樂學院讀初中。當時文藝界正為廣州市是否應該辦一所音樂學校爭執不下,時為廣東省音協主席的陸仲任堅持籌辦音樂學校,後經時任廣東省委第一書記的陶鑄拍板決定辦校。1957年10月4日,廣州音樂學校開學,波士抱著好奇心第一次翻開了晚報,“想看看這個新辦的報紙會不會關註文藝界的事”。
  晚報不僅沒有讓波士失望,還因為其濃濃的文化味牢牢地吸引了波士的關註。此後,家人每天都會為他買一份晚報,待他每周放學回家就把報紙鋪滿陽臺,一次看個夠本。
  晚報複刊後的三十多年,他更是一期報紙都沒落下過,“晚報的文化定位特別適合我的口味 ,她就像我的第四頓飯,雷打不動,一定要看完才睡覺。”於他而言,看晚報不僅是習慣,是一種失而復得的情懷,更是學習、創作的需要,尤其是幾十年如一日執著於文學的報紙副刊《花地》,對於他的音樂創作大有啟發。
  大明星來穗他都趁機投稿
  在與晚報50多年的情緣中,波士不僅僅扮演著忠實讀者的身份,同時還扮演著報料人、通訊員及活動合作伙伴等多重角色。
  波士回憶說,1980年12月第二屆羊城音樂花會在廣州舉辦,羊城晚報一直關註廣東音樂圈的發展,也非常關註這次花會,所以他每天都編一些快訊,跑到廣工把稿子送給編輯。“那時候晚報的採編人員都擠在廣工一個類似防震棚的簡陋小房子里辦公,”波士回憶說。那之後,他的名字頻繁在晚報上出現,他還經常以“楊平泰”為筆名寫一些類似歌曲欣賞等專業性的稿件向副刊投稿。
  1984年,波士從《嶺南音樂》進入當時中國音像界最大的旗艦唱片公司廣州太平洋影音公司,分管錄音出版,與晚報的關係變得更加緊密。“那時費翔、李谷一、成方圓等到我們這裡來錄音,我就第一時間聯繫上晚報的文化記者,替他們安排採訪。”波士說,有時候時間來不及,自己把稿子寫好直接衝到晚報編輯部的排字房去改稿,“那時晚報的文化記者和夜班編輯,沒有不認識我的,我進進出出,像晚報的一分子。”
  波士稱自己無時無刻不在充當晚報的編外記者的角色。1985年,劉曉慶來廣州錄音,突然想吃廣州有名的炒沙河粉和生滾粥,“我當時就打電話給盛記,老闆一聽說是大明星要吃消夜,很開心,馬上騎著單車把消夜送到了錄音棚。”波士便將錄音棚內一個個體戶和大明星劉曉慶的對話寫成新聞稿,第二天發在了晚報上。波士為此還評上了晚報的優秀通訊員,“那年在遠洋賓館吃的飯,抽獎環節我還拿到一枚金戒指。”波士大笑著說,“多年來,晚報對我們這些老同志一向很是照顧。”
  對晚報文化記者深表感激
  “晚報對於廣東流行音樂的推廣和發展功不可沒,”波士非常嚴肅地說,“這也是我深愛晚報最重要的原因。”
  上世紀80年代,全國沉浸在一片宏大敘事的革命歌曲和愛國歌曲中,廣州音樂茶座的小資小調顯得格格不入,被正統音樂界視為“無病呻吟”而難登大雅之堂。1985年,由廣州市各媒體的文化記者成立了“廣州文化記者聯誼會”,大家有意為廣州流行音樂的發展大幹一把,搞一個專門評選原創歌曲的比賽。
  波士回憶到,1985年12月10日到20日,在廣州迎賓館宴會廳舉行的“紅棉杯”新歌新風新人大獎賽,是改革開放後全國第一個現場打分的、本土原創歌曲大賽,正面推動和鼓勵了廣東本地乃至全國的原創音樂的發展,以致催生了上世紀90年代中期廣州流行音樂領軍全國的繁榮局面。
  說起這些過往,波士滔滔不絕:“比賽後,彙報演出在中山紀念堂舉行,晚報在頭版報道此事,用一個通欄標題寫到《通俗歌手登上大雅之堂》,當時帶給我們的振奮和鼓勵可想而知,作為一名廣東音樂人,對晚報的一批又一批的文化記者深表感激。”
  李雯潔  (原標題:廣東流行音樂發展羊晚功不可沒)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x18exfhs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